武朝建朔八年六月,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正往长江以南传来。
事情起始于建朔七年的上半年,武、齐双方在襄阳以北的中原、江南交界区域爆发了数场大战。此时黑旗军在西北消失已过去了一年,刘豫虽迁都汴梁,然而所谓“大齐”,不过是女真门下一条走狗,国内民不聊生、军队毫无战意的情况下,以武朝襄阳镇抚使李横为首的一众将领抓住机会,兴兵北伐,连收十数州镇,一度将战线回推至旧都汴梁。李横传檄诸军,齐攻汴梁,一时间风头无两。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豫数度求援北方,终于令得金国出兵。这年秋天,完颜宗翰令四太子兀术率军南来,在刘豫麾下将领李成的配合下,横扫汴梁附近李横大军。在击溃各方军队后,又一路南推,相继攻克占襄阳、邓州、随州、郢州等原本仍属武朝的江汉战略要地,方始离开。
这种灰头土脸的战争对于武朝而言,倒也不是第一次了。然而,数年的休养在面对女真军队时仍旧不堪一击,武朝、伪齐双方的战斗,纵然兴兵数十万,在女真军队面前依然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般的现状终究令人沮丧。
相对于金国凶悍、曾经在西北硬抗金国的黑旗的顽强,泱泱武朝的反抗,在这些力量之前看起来竟如小孩子一般的无力。但力量如儿戏,要承受的代价,却绝不会因此打半点折扣,在战阵中死去的士兵不会有半点的好受,沦陷之处黎民百姓的遭遇不会有半点减轻,女真层层南下的压力也不会有半点减弱。长江以北,人们带着伤痛流散而来,因战争带来的惨剧、死亡,以及附带的饥荒、压迫,甚至于在逃亡途中厮杀争抢、甚或易子而食的黑暗和艰辛,已经持续了数年的时间,这秩序失去后的恶果,似乎也将一直持续下去……
到得建朔八年春,岳飞岳鹏举率三万背嵬军再度出兵北讨,闪击由大齐重兵防守的郢州,后吓退李成大军,兵不血刃取襄阳,此后于邓州以奇兵突袭,击溃反扑而来的齐、金联军十余万人,成功收复襄阳六郡,将捷报发回京城。
六月的临安,炎热难耐。太子府的书房里,一轮议事刚刚结束不久,幕僚们从房间里相继出去。闻人不二被留了下来,看着太子君武在房间里走动,推开前后的窗户。
然而没有风。
其他的幕僚已陆续走远,下人收走了盛放冰镇糖水的碗碟,这位我们初见时才十一岁、此时却已蓄起胡须的、养起了威严的青年人才露出了烦闷的神色,望着窗外的阳光,显得疲累。
“最近几日,我总是想起,景翰十一年的那场粮荒……其时我在江宁,见到皇姐与江宁一众商人运粮赈灾,慷慨激昂,后来知道实情,才觉出几分不一样的滋味来。闻人先生是亲历者,觉得如何?”
“……世事维艰,确有相似之处。”
“世事维艰……”
君武的手指敲打窗台,重复了这句话。
景翰十一年,武朝多处遭遇粮荒,右相府秦嗣源负责赈灾,其时宁毅以各方外来力量冲击垄断粮价的本地商户、士绅,结仇无数后,令得当时粮荒得以艰难度过。此时想起,君武的感慨其来有自。
此时岳飞收复襄阳,大败金、齐联军的消息已经传至临安,世面上的言论固然慷慨,朝堂上却多有不同看法,这些天吵吵嚷嚷的不能停歇。
自武朝丢失中原南迁后,朝堂中主和的言论就占了大部分。金武两国的战争发展至此,许多的现状已经摆在明面上,不容置疑,对于如日中天的女真人,武朝是无力与之为敌的。数年以来的战争早已证明此事。有人觉得痛定思痛数年之后,总要收复失地,北伐中原,然而建朔七年,襄阳镇抚使李横等人打到汴梁的事实,却只是证明了这样的时机仍旧未到。
纵然可以与伪齐的军队论高下,纵然可以一路摧枯拉朽打到汴梁城下,金军主力一来,还不是将几十万大军打了回去,甚至于反丢了襄阳等地。那么到得此时,岳飞军队对伪齐的胜利,又如何证明它不会是引起金国更大报复的前奏,当初打到汴梁,反丢了襄阳等江汉要地,如今收复襄阳,接下来是不是要被再次打过长江?
这样的质疑和忧虑不是没有道理,也使得岳飞军队的这次胜利到了朝堂上索然无味,甚至有可能受到一定的训斥。而君武自然是站在岳飞这边的,对于这场大战,主战派也有数点理由。
其一,不论如今打不打得过,想要将来有打败女真的可能,练兵是必须要的。
其二,金人已经拿了襄阳六郡,此乃金国、伪齐南侵跳板,若是让他们巩固起防线,下一次南来,武朝只会丢失更多的地盘。此时取回襄阳,纵然金人以主力南下,总也能延阻其攻略的步伐。
第三,金人南攻,后勤线漫长,总比武朝费力。若是等到他修养完毕主动进攻,武朝必然难挡,因此最好是打乱对方步调,主动出击,在来回的拉锯中消耗金人国力,这才是最好的自保之策。
持着这些理由,主战主和的双方在朝堂上争锋相对,作为一方的主将,若只是这些事情,君武或许还不会发出如此的感慨,然而在此之外,更多麻烦的事情,其实都在往这年轻太子的肩上堆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