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听就知道,这个论证要很久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哪怕一切正常,论证全部迅速通过,北影厂最快也得年底才能退款。
所以说,如果曹志强要强行撤资,这一来一去的,超级麻烦不说,最快也得等年底才能拿到那十万块的投资。…
摆明了坑人啊。
说白了,就是店大欺客。
谁让现在是八十年代,还不是那个投资人就是天的时代呢。
正因为这样,让徐庆冬很不好意思,所以才急忙过来亲自给曹志强道歉。
“您放心。”徐庆冬连忙道,“这个项目不是黄了,只是要排队。
这也是没办法,我们厂现在有好多电影在拍,而设备有限,真的拿不出摄影机了。”
曹志强皱了皱眉道:“如果只是缺摄影机,那就不能去其他单位借一台摄影机么?”
徐庆冬叹口气:“哪有那么容易啊,我跟其他电影公司不熟悉,借不到啊。”
曹志强摸了摸下巴:“那如果我能借到,是不是就可以拍摄了?”
“那当然!”徐庆冬连忙点头。
曹志强道:“偌大的京城,就借不到摄影机了?比如北影学院,不是有个青年电影厂?跟他们借一下摄影机,或者搞个合作也行啊?”
徐庆冬苦笑道:“青年电影厂啊,我问过了,可那边的设备也都排满了,还有八一厂,都是一样的,所有设备都排满了,除非去其他地区借。”
曹志强又问:“你不是跟文化部的刘处长很熟吗?让他帮帮忙啊。”
徐庆冬再次苦笑:“刘处长能耐再大,也就在这京城一亩三分地,而且摄影机这种精贵东西,他也说了不算啊。”
曹志强一听,就立刻撇撇嘴。
心想,什么说了不算,还不是面子不够,钱不到位?
摄影机再金贵,再稀缺,只要面子够大钱到位,就不信借不到。
就算北影厂招牌大脾气大,真的借不到。
可如今国内的电影厂有的是,也不是所有电影厂都资金充足,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随便找个小厂,以合作拍摄的名义,跟对方借个摄影机,应该不难。
远的不说,就说那个青年电影厂吧,你只要给够了钱,不怕他们不把摄影机借出来。
开玩笑,此时那个青年电影厂,几乎就是个草台班子,本就没啥经费,就是给北影学院的学生练手用的实习场地,根本没多少经费拍电影。
如果跟对方联合拍摄,再给相关负责人一点好处,想必不难办。
所谓的难办,只是针对徐庆冬来说,可对财大气粗,又认识好多领导的曹志强来讲,他真心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这样吧。”曹志强道,“摄影机的事情,我来解决,可我也先声明,如果摄影机解决了,是不是就能拍摄了?”
“当然!”徐庆冬点点头,“你只要能给我弄来一台摄影机,拍电影的那种,其他问题都好解决。
毕竟咱这是自筹经费拍片,不用北影出钱,那自然没问题。”
“等等!”曹志强突然一摆手。
“又怎么了?”徐庆冬问。
曹志强一皱眉:“我忽然想起一个事儿忘了问你,这个电影拍摄好了后,怎么分账啊?”…
“什么分账?”徐庆冬一愣。
“就是怎么分票房啊?”曹志强问,“比如我们拍好了电影,然后拿去上映,票房怎么分?我们拍电影的,能分多少票房收入啊?”
“啊,你说这个啊。”徐庆冬呵呵一笑,“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不用分票房,直接买断,所以只要成本不超过九十万,肯定有的赚。”
“啥?买断?九十万?”曹志强愣了,“啥意思?”
“你不知道?”徐庆冬一皱眉。
“就是不知道才问你的啊!”曹志强道。
徐庆冬再次一皱眉,然后就开始跟曹志强解释起来。
原来,此时国内的电影制度,实行的是统购统销政策。
就是说,所有的电影制片厂,只负责拍电影,拍好了电影后,只要过审,就统一交给中影公司买断发行。
中影公司呢,如果要发行你的电影,此时都是一口价,九十万收购你的电影。
换言之,之后这部电影上映后,不管票房好坏,都跟你电影公司没关系。
票房低迷,不够九十万,那亏的是中影公司。
票房超好,那赚的也是中影公司。
比如当年火爆全国的《牧马人》,在一毛钱电影票的时代,却收获票房近1.3亿,火的不要不要的。
可别看那部电影火成那样,作为影片的制作公司上影呢,却依旧只从中影公司拿了八十万,大头都被中影公司赚去了。
到了1983年,这个中影公司的收购价涨了,成了九十万。
也就是说,只要中影公司同意给你发行电影,不管你电影成本多少钱,他们的收购价统一都是九十万。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这时期又叫一口价时代。
从这个角度看,此时如果要拍电影赚钱,那就要控制好成本,一定要在九十万以内。
通常来讲,现代故事片是成本最低的,只要拍好了,收入还是挺可观的,一部片子赚个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还是可以的。
就好比曹志强这部电影,如果真的能花十万块拍完,那九十万的收购价,就有八十万的毛利,那是相当划算。
尤其是,这部电影是华夏音像公司独家赞助独家投资,北影厂只出人出设备,外加出招牌的话,那利澜一般都是三七分,北影厂分三成,华夏音像公司分七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