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的这一场直播问答,还是相当的成功的。
然而他给出的答案,虽然说这部电影的确他这个始作俑者拥有最终解释权,但是这玩意,根本没有卵用。
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而且电影又不是考试,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
有人说,人家李易都那么说了,你难道比他还懂?
然后他们就会反驳说,李易是导演,但是同样的也是电影的出品人,人家为了宣传电影,当然是挑大家喜欢的答案来回答咯。
不过,尽管大家看待电影的角度,和理解不同,可是不妨碍大家喜欢这部电影。
其实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国内的喜欢这类的偏故事性,偏剧情向的电影的观众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纯粹的喜剧片,或者其他的爆米花影片,在今时今日可能能够爆出一个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却很难有太好的口碑,亦或者也很难有那么多的讨论。
而反倒是《本杰明·巴顿奇事》这样的电影,让观众有了一种可以自己解读的趣味性,反而更受欢迎。
大众影评网上,《本杰明·巴顿奇事》的评分也是居高不下,高达9.1的评分,超过百万人的评分,足以证明这部电影有多受欢迎。
而对这部电影的喜欢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
有个网友发起了一个帖子:“《本杰明·巴顿奇事》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结果底下的回复非常之多。
““有些人在河边出生长大,有些人被闪电击中,有些人会弹钢琴,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做纽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亚,有些人是母亲,还有些人,能够跳舞……”电影结尾,本杰明巴顿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一个个微笑登场,就像他们在巴顿不同寻常的一生中一个个登场和谢幕一样。
在这个以本杰明和黛西为主角的故事里,他们是过客;在他们自己的故事里,本杰明是过客;而对于这个星球而言,现在存在的一切生物也不过是过客而已。在雨声和黯淡的光线里,这些过客都闪耀着温暖的光彩——他们或许有心或许无意,参与塑造了我们看到的本杰明巴顿,正如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塑造我们一样。
时间无疑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本杰明巴顿的外形虽从苍老变年轻,但内心的成长却和常人无异,他和黛西经历分分合合,人生的轨迹在中途重合——此前的人生是为了相遇做准备,而之后的离别则显超脱。
喜欢本杰明巴顿给女儿的日记中说的:
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本杰明巴顿的通透,自然来自于他的反方向的一生。在养老院里长大,他了解到我们终将失去所爱之人;因为外表的特殊,他了解到人的本质是孤独的,同时也更珍惜他人的善意;经过平凡生活的磨砺,他得以体会痛苦和幸福;与所爱之人,虽有多次错过,却有幸在人生的中途相遇相守……
有人说,电影发明以后,人们的寿命至少延长了三倍。虽然我们无法像本杰明巴顿一样,从反方向走过一生,但我们可以从反方向思考,珍惜生命里经历的人和事,在经历痛苦和幸福后变得通透,敢于面对自己,成为心中真正想成为的人。”
“最为打动我的是最后那一段,其实那些人,都是本杰明巴顿的一生之中的真正的良师益友,当然,还有亲人和爱人。
第一个人平时就喜欢坐在河边,对本杰明·巴顿讲述了他对孤独的理解。
第二个人被闪电击中了七次,依旧还活着。
第三个人给本杰明·巴顿弹钢琴听,为他剪头发,并且告诉本杰明·巴顿“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的人”的道理。
第四个人是切尔西号的迈克船长,曾对自己的父亲反抗,说自己不想当位船长,而是想当位艺术家!身上的纹身都是自己纹的,并说想要让艺术与他分离,除非他死了。教会了本杰明·巴顿:“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之时,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的道理。后来本杰明·巴顿理解这段话,便与当初抛弃自己的父亲和解了。
第五个人年轻时的她曾想成为第一个游过海峡的人,可在最后的两公里,她还是没坚持住,放弃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本杰明·巴顿的鼓励,最后在自己60岁的时候挑战成功,并且登上了电视。还被本杰明·巴顿和黛西看到了。
第六个人就是本杰明·巴顿的生父,在妻子难产死后,抛弃了本杰明·巴顿,但其实一直默默的关注着他。后来有了自己的纽扣厂,且在后面的生意越走越好,最后与妻子合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