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时候,很多影评,给出的赞赏,大多是在于,《触不可及》聚焦了三个方面,一个是残疾人和正常人,一个是黑人和白人,还有一个是富有阶级和贫民阶级。
可以说,在很多老美的人看来,一直搞平权运动的他们,可以说,这样的电影简直不要太对胃口。
但是同样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仅仅只是如此的话,那么《触不可及》反而只是一部很普通的电影。
着名影评人约翰在个人专栏上这样写道:“《触不可及》最初观看的时候的感觉,和很多人一样,都是赞赏于,这个故事凸显出来的,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以及不同的身体状况的人,那样的和谐共处,可是渐渐地,我突然反问自己,早前也看过不少像这样的电影,可是为什么《触不可及》却令我印象无比的深刻,更是对电影爱不释手?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对《触不可及》有着更高的评价和欣赏?
于是又去观影,连续反复地看了三遍之后,终于恍然。
其一,《触不可及》带给人的感动实在太自然、太清新了。
可以说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如此不带价值判断的电影,是的,电影里面,可以说对很多尖锐的社会问题,都并没有带上导演的价值判断,而只是展现出来,那么的自然。
里面有种族差异,却不提种族差异;里面有阶级差异,却不提阶级差异;里面有身体健康的人和高位截瘫的人,但双方在人格上没有差异,里面有关于高雅和通俗的差异,可是却同样的没有提太多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地发生。
高位截瘫的富翁菲利普只希望别人把他当正常人对待,所以前来应聘陪护的众多人员中,他只看上了大大咧咧、毫无经验、甚至有犯罪前科的街头小混混德瑞斯,因为只有德瑞斯没有把他当残疾人看待。
他并不同情菲利普,看他的眼神也不带有怜悯,他虽然粗俗,但是却无比的直率,直言自己只是来要签字的。
可以说,就如同我们看到的那样,在那一群面试者之中,他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在每个人都在用帮助,爱心,等带有怜悯的字眼的时候,只有德瑞斯他并没有,菲利普和很多残疾人一样,他们需要的其实真的是爱心,是帮助,是怜悯吗?
或许在生活上,他们需要帮助,但是在精神上,帮助,同情,怜悯,往往只会像是一再地强调,一再地告诉他,你是一个残疾人,你不是正常人!
所以,他需要的恰恰是德瑞斯那种,直率地,甚至经常忘记他是瘫痪人士的人!
影片一开始就是德瑞斯带着菲利普去飙车,打赌甩开警察,菲利普配合他欺骗警察。高速路上刷出一帧一帧的漫画式分镜镜头,音乐响起,跟着德瑞斯愉快地点头打节奏。
德瑞斯每日对菲利普身体的护理都充满了艺术喜感,趁菲利普睡着时,把开水浇到他小腿上,当得知他没有一丝知觉时,惊叹的表情就像看到了超能力。
对于菲利普来说,和德瑞斯一起,他才能感觉自己还可以是普通人,他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毫不掩饰的平等对待。
而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菲利普的发型、衣着都可以成为他的调侃取乐的对象。当众调戏菲利普的私人秘书,表情动作夸张到让人感觉他真是心胸坦荡。
德瑞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人,他虽然粗俗,虽然出身底层,他有时候有点暴力,可是当菲利普的女儿对他表现出不尊重的行为时,他会告知菲利普要好好管教小孩;当女孩遭到男友抛弃时,德瑞斯能够在街头威胁他要上门道歉。
德瑞斯遇到问题是简单直接的解决,经常有车堵在菲利普的家门口,菲利普碍于情面总是无法把人轰走,德瑞斯才不在乎情不情面,直接上去敲车门让人开走。菲利普暗喜,只有德瑞斯知道怎么来对待不讲理的人。
或者说,这也正是他真实的一面,他丝毫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其他,他本就是这样的人,那就这样的展现出来,他不在乎其他人如何看待,他只是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就去做了。
德瑞斯以自己的方式有意无意地改变了菲利普的思维方式,让他跳脱出属于富人阶层的附庸风雅,德瑞斯当众嘲笑对于现代艺术不懂装懂的媚俗行为,回来后自己躲在房间里胡乱涂鸦,结果“画作”被菲利普偷偷卖了高价后把钱给了德瑞斯。
其实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的出来,在德瑞斯概念里,没有等级地位的差异,他从不为自己出身下层、身世凄苦感到自卑,在他概念里,菲利普与他一样是人格上平等的人。他一次次在严肃场合把菲利普逗笑,菲利普终于不用绷着残疾富人的形象,为身体的缺陷而悲伤,又得极力保持住不容人冒犯的体面。有德瑞斯在,气氛永远轻松诙谐。只有把对方当成独立而平等的人,才会忘却因贫困或残疾而带来的悲伤,互相糟蹋戏弄却总在为对方考虑,德瑞斯亲自上场帮矜持的菲利普追到喜欢的人,自己却走远隔着窗口说再见。
德瑞斯无疑是个很有魅力的人,他虽然出身下层,但有着那个阶层即使面对困境时,也具有的积极乐观的心态;他的行为举止看起来我行我素,却又能随时照顾别人的感受,连调戏人都显得丝毫不猥琐;他奇特的艺术品味和舞蹈细胞总能在关键时刻揭穿、取笑富人阶层的虚伪与卖弄,让人不禁觉得,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应该是德瑞斯的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