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各营走过紫禁城楼以后便是直奔京城外大校场集结,按照原定计划,他们是要去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实战演示,用以向天下人宣示大明军威。
待最后一个营走过楼前,全场逐渐寂静无声,崇祯皇帝牵着周皇后的手踏上前两步,环视下面诸人一圈,向一旁小太监点点头。
那小太监立即走上前,将一直拿在手中的圣旨铺展在半空中,高声喊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然登极十八载以来,朕屡受奸臣蛊惑,错杀忠良者甚重,以致天下失心,虏乃三入,寇则八年,师徒暴露,黎庶颠连,此皆朕之过也。
几闻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朕便痛心切齿,有如痛在己心!
于戏,朕夜闻祖宗之声,感怀将士忠义,方敢以非盛之国,全力抗贼击虏,决意于社稷共存亡。
至此崇祯十七年,集我王师三军之力,合围大举,直捣中坚,终得力歼劲寇,北却鞑虏,先获良乡大捷、宣镇大捷,后得固关大捷,非天命于朕,乃大明将士百姓万众一心,成此中兴之世。
此前,朕有罪于天下,今后,朕亦当以戴罪之身,带领我大明的军队,取得一个又一个大捷,崇祯十七年的一切,绝不会是盛世泡影,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今以后,朕将继续秉承先帝遗志,以为大明开创一个有如汉之光武一般的中兴之世为己任。
建奴者,大明世代之臣孙也,实为跳梁小丑!朕向天下人承诺:有朝一日,朕必会亲手在盛京城头,插上我大明的国旗!”
这圣旨实际上就和大明的宣威令差不多,周围的百姓们听见以后都是面色动容,跪成一片,山呼万岁。
看见这种盛大的场面,汤若望和一些被征调到工仗局以及钦天监的洋人们叽里呱啦在说什么,虽然很多人都听不懂,但是也能从这些洋人脸上羡慕的神情猜出来他们谈话的主题。
实际上,大家都不是傻子,无论东林党如何宣传,这崇祯十七年的一切似乎都在转好,虽然这个转好的程度还没有很大,但确确实实是一个好兆头。
最显而易见的是,自崇祯皇帝复设三厂一卫以来,东林党被捕杀的十分严重,文人将这些事说成厂卫滥用职权之举。
对于百姓们来说,却并没有所谓天下几近倾覆的感觉,事实恰恰相反,随着大批文人士子被逮捕入狱,这京城一下子清净了不少,居然在开始逐渐安定。
京城的地痞和无赖在这一年消失了就七八成,自从巡城御史被撤换以后,东厂开始在五城兵马司各个分衙设立看班,官府也是焕然一新,差役上街巡查,遇到什么事一般都会过问。
最起码来说,青皮和地痞也不敢在明面上去害人了,还有一些地方上拥有职权的小官,也不敢再肆无忌惮的滥用职权了。
城外大校场之内,整齐站立着三万余名精挑细选出来的京兵,这次实战演练首先以十几门礼炮对空放炮开始。
“砰砰砰——”
礼炮放毕,校场内立即响起激烈的喊杀声与杂乱的脚步声,三千余名身穿红色衣甲的步弓手疾行上前,忽然传出一声难以听清的喝令声,步弓手立即将手中弓箭对准天空。
“嗖嗖嗖——”
步弓手完成齐射之后,还没等在场的众人回过神来,便是听见一阵地动山摇的巨响,原来是各种火炮开始逐一齐射。
紧接着,长枪兵队列由南进入校场,先是一步一步的整齐前进,继而在队官的喝令之下逐渐加快脚步,最后则是端起长枪开始冲锋。
这次实战演习主要是以弓手齐射、火铳齐射,火炮齐射和长枪刺杀,变阵换阵为主,实际上就是京军各营在平日的训练科目。
演习大约持续了两个时辰才总算告一段落,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没有停留,与群臣在万众瞩目之下来到忠烈祠,准备举行大典的最后一个步骤——“公祭”。
崇祯皇帝明白,自己能活到今天,完全是因为下面那些自己甚至都不知道姓名的将士奋勇死战,所以这公祭,也就是势在必行。
早有一大批闻讯赶来的各色人等聚齐在忠烈祠门外想要一睹皇帝尊荣,有一名抱着几岁大孩子的妇人便是其中之一,远远看见崇祯一行人来了,她也是与众人一样,慌忙跪成一片,口呼万岁。
这其中大多数都是衣衫老旧的百姓,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穿着绸袍的豪绅远远站在阁楼里观望,前者面色担忧,后者则是有说有笑。
见到这种情形,周围的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差役生怕其中有人会对皇上不利,不敢怠慢,赶紧上前拦住人群,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大声呼喊,不想让这些刁民冲撞到皇上。
那妇人起初跪倒在地,差役忽然来的时候无从反应,再加上一整日未曾吃饭,自己被差役推走,但孩子却仍然留在原地无人看管。
“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别挤了,再往前挤当心老子动刀了!”这种情况之下,差役也没什么犹豫,出口便是习惯性的威胁。
“可我的孩子还在那啊!”妇人没有管差役言语之中的威胁,依然是疯狂的向前去挤。
崇祯皇帝正走着,却是远远听到一阵小孩子的哭声,当下便皱着眉头来到人群前面,这才见到居然有一个孩子坐在地上,语气严厉的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